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处  >  心理健康  >  心灵港湾

心灵港湾

谁的青春不迷茫

发布时间:2019-10-10    点击次数:

 

梁文道先生在他的随笔集《我执》里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夜夜在街头徘徊,用一瓶一瓶的酒将自己灌醉。某一天,她又喝了个烂醉,蹲在巷口吐得一地都是。突然间,她听到一阵细密又散落的脚步声,抬头望去,一群人在晨光熹微中跑步。“原来,又是新的一天了!”女孩叹息一声,“而我还停留在昨夜。”
20多岁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还一直停留在昨夜。
与黑夜相拥几乎成为一种对抗孤独与焦虑的方式,即便这种对抗,看起来是多么的微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处在年龄的夹缝层中,将立未立,又不得不尴尬地面对种种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问题。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也是正处在这夹缝中,面临着转型的人。大学四年,似乎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困惑:
大一,刚从中学生变为大学生,刚从父母的羽翼下探出脑袋,独自一人飞向未知。处在陌生的城市,面对陌生的环境,初次尝到了成年的滋味,我们迷茫,我们无措。
大二,经历了一年的适应期,我们似乎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大二的我们或许埋头于浩瀚的书卷中,或许奔波于学生组织与社团中,总感觉每天时间都过得很快,自己一直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为了什么。
大三,站在大学生涯的十字路口。考研?考公务员?出国?还是找工作?一系列的问题与选择扑面而来。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适合什么,到底该何去何从。
大四,考研的紧张,出国的挑战,工作的压力……都说大四才是最辛苦的一年。即将毕业的我们渴望突破,不甘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努力着想要活出自己的姿态,我们不愿屈服于残酷的现实,努力着要向更高的地方飞去。
吟游诗人会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动荡与变化丛生,机遇与变革共存。而社会心理学家却另有一套命名的方式。
阿奈特将18岁到20多岁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称之为“成人初显期”,人们处在“成人期的变动时刻表”上,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任务已经不再适用,完成学业、离开父母、经济独立、步入婚姻、生儿育女等等严格按照章程表行事的计划也被一再地打乱,甚至无限期地延后。

“我害怕那种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
年轻的心向世界发出呼唤。
然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生活,也同样令人焦灼。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会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自我的确立、职业的选择等等都需要依靠时间的检验。
 
那么,从成人到成熟究竟有多远?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发展成熟自我的8条途径:
1.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
既然逃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那不如全身心地投入当下的生活。大学的学习生活相比中学时代,更具有自主性,更加丰富多彩。学习不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活动所包围。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类麻烦事和冲突,但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生活其实并不总是那么糟糕,只要你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每一天都能有所收获。
2.选择hard模式,做出成长性的选择,而不是退缩性的选择。
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逃避,而是迎难而上。面对困难时,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做出成长性的选择,而不是下意识的去逃避。不去试着解决问题,怎么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能。逃避只能使自己永远停留在原地,只会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更多的挑战。只有在hard模式里,不断升级自己的“装备”,才有可能使自己更具竞争力,进一步发展自我。
3.倾听内心的呼唤,肯定自我、显露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自我意识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种状态。积极的策略是:关注你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4.承担责任,每一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
成年意味着责任。我们不再是犯了错,可以躲在父母背后请求大人的庇护的年纪。我们需要承担很多责任。首先,我们要担起照顾好自己的责任。这是所有责任中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独自在外学习生活,照顾好自己,不让家里人为自己操心,何尝不是一种责任?我们还要承担起关心照顾父母长辈,为他们分忧的责任,在学校、班级、社团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责任,我们会在一次次的承担责任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认知以及提高自身的能力。
5.培养自己的志趣与爱好。
兴趣爱好可以丰富人的心理生活内容。当我们对生活有兴趣的时候,就会觉得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使人处于愉悦的心境之中,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还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兴趣在使人成功地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全面细致的观察力,提高敏锐、灵活的思考力,发展了丰富的想象力,锻炼顽强的意志力。
6.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
有这么一句话说得有几分道理:“很多人的怀才不遇,不过是怀才不足。”焦虑产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能力不足以实现我们心中既定的目标。当你的才华还不足够撑起你的理想,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是通过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发展自身能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时间和精力,我们才会得到成长。
7.创造条件,了解自己的潜能,使高峰体验出现。
挖掘自己的潜能首先要学会正确归因。潜能需要激发,这种激发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是否能顺利激发潜能,能否正确归因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积极归因,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当学习取得进步时,可以将其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样会激发自己想进一步取得成功的欲望和继续努力的动力;也可以把这些进步当作自己能力强的体现,从而使自己产生一定的满意感,增强成功的信心。如果偶有失败,我们也大可在轻轻一笑中把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重或运气不好,这样既可为自己“开脱”,使自己获得心理平衡,也可鼓励自己更加努力,并克服困难。不过,切不可因此对今后的学习产生“靠运气”的侥幸心理。
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很重要。习惯就像一个能量调节器,好习惯自发地使我们的潜能指引思维和行为朝成功的方向前进,坏习惯则反之。好习惯会激发成功所必需的潜能,坏习惯则在腐蚀有助于我们成功的潜能宝库。
8.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且有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人们在面对焦虑时有一套自己常用的防御机制,如果合理利用,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到自己,如果利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适度的焦虑对我们生活有一定帮助,它能给我们提供能量以达到目标,激励我们适应变化,并且促使我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为准备考试而复习,为准备面试而守时,为准备演讲而努力等等。但是,如果过度焦虑,就会影响到我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但是宣泄应当适度。
   这些专业的术语或许令你感到枯燥。那么,你还记得《渔夫与魔鬼》的故事吗?魔鬼在一只瓶子里住了四百年,终有一天,一个渔人打开了它的瓶子,而魔鬼却因为太迟而动怒。渔人悠悠笑道:“你是怎么进入这只狭窄的瓶中?”
“探索的路上,勇者先行。一次多勇敢一点点,直至能够拥抱新鲜的事物,投入其中,向未知致敬。”这一番话,或许也可作为“成长”乃至“成熟”的要义。
说起来,人是自我的囚徒,也是自我的解药。18岁到20多岁这段看似漫长的时期,或许也将是生命当中最为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