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团委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悠悠千古论华夏(十二)——京剧

发布时间:2020-06-19    点击次数: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中华世纪坛序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生旦净丑 

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行 

旦行: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净行 

净行:俗称“花脸”,一般扮演男性角色,分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行 

丑行:又称“三花脸”,多演伶俐幽默或阴险狡猾的角色。

 

  

 

行头篇 

    京剧的服装是以明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参照了宋、元两代服装的样式,同时吸收了清代服装的某些特点,经过历代艺术家繁荣概括、提炼、美化形成的。京剧服饰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大衣:它的存在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服务,大衣在管理上有很强技能操作以及服饰的名称识别和塑造不同人物着装类型,为此服装的分行对表演起到了保证作用; 

    二衣:所塑造的人物大都是元帅、大将或武艺高强的草莽英雄、绿林好汉等范畴的人物,另外从服装样式来看,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所有服装的袖口、裤腿均为紧缩型,同时不论穿着任何样式服装,腰间均要系大带或其它束带; 

    三衣:俗称靴箱,它所含括的物品名称及作用,大多为人物穿着的靴鞋及内衣装束, 其行当中的物品名称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软片类,俗称软硬两类; 

    云肩:从隋朝(581-618)以后发展而成的一种衣饰,它围脖子一周,佩戴在肩上。到清代(1644-1911)时,云肩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婚嫁时成为青年妇女不可或缺的衣饰。发展到后来,云肩多在岁时节令或婚嫁时佩戴。云肩的形式多为"四合如意"形,也有条带状。 

 

  

 

脸谱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头饰篇 

京剧头饰是女性人物在头上戴的各式漂亮的装饰品,主要分三类: 

    点翠头面:点翠头面是用翠鸟的羽毛剪成一小块一小块之后贴在金属的底板上制成的,是头面中最高级的一种,戴点翠的女性在剧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至少她的父亲或丈夫是朝廷高官;宫中的后妃在不戴冠的时候也戴点翠头面; 

    水钻头面:铜制镀银,上嵌水钻,包括顶花、面花、后三条等,各色的人工钻头饰戴在头上,增添了美丽旦角的风采; 

    泡头面:戴银泡头面的就真是剧中贫苦、扮相也显得贫苦了。这种头面相当素雅,外面镀了一层银,戴的时候也不另配草花。最典型的:一是穿青褶子的青衣戴;二是罪犯戴。

 

  

 

手法篇 

    唱、念、做、打,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本期我们一起欣赏了京剧的独特之处,下期让我们走进黄梅戏的世界,一起领略其中的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