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决赛圆满落幕
时间:2024-11-14 点击:
追光而遇 沐光而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决赛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担任评委的是:思想政治教研室主任向琳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张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杨娟、法学教研室主任谌丽、军事理论和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主任雷茜。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姚湘莲、院长助理温雅琴、党总支副书记金凌菲莅临指导,学院所有教师参与活动。
活动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姚湘莲致辞。她指出,微电影作为当代青年表达自我、观察社会、传递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我院开展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旨在希望青年学子们以学生视角、艺术手法呈现思政课学习中的故事,回应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思想困惑,讲好自己心中的思政课,并通过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推动理论传播“话语破壁”、“作品出圈”,形成“光影育人”、“彩色思政”的独特果。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精神的洗礼,希望所有同学们怀抱梦想、永葆初心,脚踏实地、磨练本领,敢想敢为、勇于争先,淬炼理想信念,以“勤而行之,日有所进”的态度书写奋斗的青春篇章。
本次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通过组建团队,结合思政课有关教学内容,以视频拍摄、讲解阐述、现场表演等多种形式,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思考,涌现出一大批像《我不是孔乙己》《对话》等时代气息与思想深度并存的优秀作品。最后经过层层筛选,共有6份视频作品成功晋级决赛。按照比赛规定,晋级决赛的小组需要派出代表对本组作品进行介绍与诠释,最终由评委评分角逐出获奖作品。
第一组: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廖纹熙小组“演员请就位组”的作品《我不是孔乙己》,以当代大学生视角,深刻描绘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与内心挣扎。
第二组:管理学院陈涛小组“从容应队”的作品《新生,初来“诈”到》,旨在扩大防诈骗的影响力,提高新时代青年的防诈意识,为网络安全贡献力量。
第三组: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梁书回小组“锦鲤”的作品《对话》,以女主“言薇”百年前与百年后的经历为切入点,讲述了从长沙会战到新中国富强的百年变化。
第四组: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蒋婕妤小组“无限可能队”的作品《女性安全》,呼吁大家为女性发声,重视女性安全。
第五组:语言文化学院张婷小组“海底小纵队”的作品《网购风云之大学生维权记》,告诉我们网购需谨慎,同时也要有维权意识,善于通过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第六组:管理学院彭娜仁小组“深藏blue队”的作品《一念神魔》,讲述了谷耀从恶作剧者到正能量传播者的转变,传递了道德规范和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要性。
评委们在观看完6组微电影视频作品后,秉持公平公正原则,评选出了此次活动的各类奖项。如下:
一等奖:演员请就位组
二等奖:从容应队
三等奖:深藏blue队
优秀奖:无限可能队、海底小纵队、锦鲤队
最佳教师指导奖
1、演员请就位队:李佳颖老师
2、从容应队:甘甜老师
活动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张晟老师对以上参赛作品逐一进行了点评,并表示,学生所制作的视频作品效果佳,画面美观,整体风格统一,内容以及素材搭配的也很贴合主题。期待下一次的微电影大赛,也祝微电影大赛越办越好!
此次微电影展示活动是我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注重知行合一,坚定“四个自信”,激发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获奖作品紧扣时代主旋律,体现了新时代优秀青年大学生的青春范、思想范和时代范,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水平,是培养堪当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探索。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立足学科优势,聚焦“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进一步丰富实践育人形式,筑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历史文化根基,深化“大思政课”科学育人内涵,凝聚起新时代思政教育培根铸魂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