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湘宁,女,38岁,中共党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在工作中她如春雨——润物无声,在生活中她如花朵——灿烂绽放。她的一言一行恪守着职业的准则,她的一举一动诠释着团队的风采。她净化了学生的心灵,美丽了自己的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为人师表的成功与快乐。从教以来,她用爱与责任诠释着自己奋斗的青春。曾荣获学校教学工作先进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和专业技能比赛,指导的学生队伍获得省级课题,并荣获校优秀指导老师的称号。
执著追求的积极“践行者”
作为教师,她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主动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边学习边思考:思考国际贸易学及会展策划课堂怎样上更有效,思考怎样工作更理性、更科学、更有质量。她的课堂上充斥着各种趣味性的互动。通过将大家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某个知识点,以沉浸式教学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入。与此同时,在这种教学的方案下,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其中,更加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爱生如子的美丽“引领者”
张老师说:“其实没有人不希望被肯定,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给予合适的土壤和养分,他们的梦想就能生根发芽。”学生说,她把枯燥的理论讲鲜活了、把朴素的真理讲玄奥了,她用鲜活案例和教学方法,给学生有温度、有质量、高水平的知识传授和灵魂启迪。曾有一位学生听了张老师的课大受启发,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自己对社会的审视和觉悟的议论文,张老师看到之后非常肯定他,并帮他发到湖南日报新青年里面,学生大受鼓舞,后来这篇文章学校官网也有转载,这极大的肯定了学生的能力,也帮助孩子们完成毕业前的一份心愿。
她的爱从萌芽开始,但最终标注的不只是对学生爱的深度,而是一片如歌流畅的日子。
曾有一位非常憧憬大学生活的学生,觉得好像一下子就解放了,再也没有作业的束缚和烦恼,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再也没有家长和老师在旁边的耳提面命,等来的是无穷无尽的自由。张老师注意到他时,觉得他是个特别有思想的孩子,就让他策划导演一场关于国际贸易实验课中一个大胆而有创意的情景剧。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没想到这位同学排出话剧情节动人曲折,以丝绸之路为背景,在历史与戏剧之间、史实与虚构之间、纪实与写意之间完美融合。如同一出有背景、有序幕、有高潮的历史大剧,仍然有着创作者的艺术想象自由和艺术拓展领域,从而让观看者耳目一新,观看时内心无比振奋。看着他一遍遍排练,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感到赞赏,他,是有在认真的塑造角色的,在这个过程中,翻阅各种历史和专业资料,不断学习,不断与老师沟通,他也重新认识到自我,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新的动能。
“你很有做导演的天赋呀,组织和学习能力很不错,可以试着发掘一下”
“老师,我原来一直都很迷茫,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人生就是这样的,要学着成长与经历”
…
她抱着“欣赏每个学生,就如欣赏每一朵鲜花盛开、每一棵树苗发芽”的态度,在学生的成长路上,张老师一路相随。她用“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消除他们自卑的心理,重拾新的信心。

统筹兼顾的阳光“奔跑者”
“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张老师如是说道,在她的眼中中,不论是“金凤凰”还是“丑小鸭”,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她都一视同仁,积极地帮助他们。作为参赛老师,她一开始就给了学生们积极地知道,小组之前从来没有过任何参赛经验,是张老师帮助同学们从零变成了一。当时的项目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参赛队员在专业上存在一定的空白,于是张老师联系了医院心理学方面的教授,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她说:“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是她作为教师的使命。”
选题确定到框架搭建,再到观点论证,张老师在每一个环节都给予了耐心而精细的指导。很多次她熬夜给学生们看论文,学生们纷纷表达,除了学术,他们在张老师师身上学习了刚毅正直的人格、严谨到可怕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广博而独到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在指导比赛时,张老师更是事无巨细,从参加培训、复习巩固到实践练习,她每天陪着学生们进行集训内容雷打不动,这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时间。经过几个月的紧张集训,学生们轻装上阵,一路艰苦奋斗,她科研教学的过程中总会抱着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而她也用心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团队的成员们。最终参赛队员们顺利获得名次,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专业实践经验,也获得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托起一个个希望,用自己的人生去圆一个个梦想是她的小小追求,“一本书,古今情,学而不厌,育人者先育己;几支笔,天下事,诲人不倦,春泥护花花更艳”是她的人生写照。“持一支粉笔,带两袖清风;站三尺讲台,育四方桃李”是她永恒不变的追求。
经济学院
202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