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团委  >  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四个自信 四个意识 四个全面

发布时间:2020-05-27    点击次数:

“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 

名词来源 

   

    “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提出过程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主要内容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四个到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注意抓“四个到位”——抓思想认识到位、抓检视问题到位、抓整改落实到位、抓组织领导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到位”要求,指向明确,针对性强,为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务求实效指明了着力点和用功处。

 

抓思想认识到位,切实强化理论武装 

 

    提高思想认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学习同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结合起来,同个人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注重运用各领域攻坚克难的典型案例开展学习,不断深化对主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深化对党面临的风险考验的认识,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突出学习重点。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全过程,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不断加深对这一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自觉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注重学习效果。聚焦主题开展学习,原原本本学,要以自学为主,静下心、坐下来,通读中央规定的篇目,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区本领域提出的工作目标、理念、原则、思路、举措,为进一步找差距、抓落实打好基础。加强集中学习研讨,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围绕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理想信念等列出若干专题,进行研讨交流。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

 

抓检视问题到位,把问题找到找准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与履职尽责、完成党中央部署的任务和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结合各自职责任务,把应对各种挑战、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等作为调研内容,摸清实情,分析症结,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措施。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就办。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具体接地气,切忌一刀切、表面化。调研成果要言之有物,有情况有分析,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确保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一竿子插到底,努力拓宽征求意见渠道,在广泛倾听基层群众意见中收集真想法、发现真问题,从而消除作风之弊、思想之垢。要以真诚的态度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谈心,设置意见箱、运用微信短信,想方设法听取群众意见,听群众说真心话。坚持开门搞教育,一开始就扎下去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每个环节都组织群众有序参与,让群众监督和评议,切忌“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不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 

    主动自觉对表对标。要联系思想工作实际,实事求是检视自身差距,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查摆什么问题,深入查找在政治站位、理论学习、宗旨意识、能力水平、求实作风、方式方法、工作成效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真正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找深、把努力方向找准。聚焦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进行检视反思,重点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重点查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的差距,在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面的差距,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的差距,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的差距,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担当作为、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的差距。

 

抓整改落实到位,切实把问题解决好

 

    突出整改重点。这次主题教育专项整治8个方面突出问题,是党中央结合当前正在做的事情,聚焦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的重要部署,是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第一批单位首先要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等5个方面问题的专项整治,同时针对市县两级注意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等3个方面问题,逐项细化问题清单,从自身找原因、抓整改;第二批单位要先动起来,能改的抓紧改。要把专项整治与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衔接起来,贯通于两批主题教育,加强上下互动和部门联动。坚持注重实际效果、解决实质问题,把“改”字贯穿始终,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时解决不了的,盯住不放,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增强自觉,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整改。 

    严肃开展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把帮助同志、增进团结、促进工作作为开展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严标准,突出问题导向,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红红脸、出出汗,加加油、鼓鼓劲,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着力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积极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就要有“辣味”,切实做到自我批评能揭短,相互批评敢碰硬,真心实意接受批评。 

    完善制度机制。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把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注意把中央要求、实际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既把该堵塞的漏洞堵好,又把该完善的体制机制完善起来。对不利于践行初心使命的制度机制,要坚决予以废止;对有利于践行初心使命的制度规定,要边实践,边总结,继续坚持,逐步完善;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建立新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

 

抓组织领导到位,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坚持以上率下。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务必躬身践行、当好表率,既领之又导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无论什么职级、什么岗位上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谈体会、讲党课、作报告,带头深入调研,带头听取意见,带头参加民主生活会,带头立足岗位作贡献。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应以向我看齐的姿态听意见、摆问题、管自身、抓督查,发挥示范作用。 

    抓好工作统筹。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出更高要求,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是一个有机整体,学习教育是切入点,把学习教育搞好离不开调查研究发现的真问题、实问题,离不开检视问题过程中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而问题解决得好不好,还要靠整改落实。只有在学习教育、检视问题中悟初心、守初心,在整改落实、解决问题中勇作为、践使命,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才能把学习成效体现在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让主题教育真正取得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党委(党组)要把主体责任扛起来,主要领导同志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党组)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担负好领导指导责任。指导组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紧紧围绕关键节点、重要部位、重点工作严督实导、持续用劲。宣传正面典型,宣传党员干部身边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普及的好经验。要深刻剖析反面典型,以案例明法纪、促整改,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使党员干部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

 

“四个意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坚克难,一路成长,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党。回望历史,不难发现,这和中国共产党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观念、维护核心、强调看齐有很大关系。从党史的视角梳理“四个意识”的红色基因,有利于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贯穿党的整个奋斗历程。1921年7月,党的一大把“宣传共产主义”写入党纲,并明确规定入党的前提是“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体现了明确的政治要求和鲜明的政治意识。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依然高度重视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不久就开展整风整党。1955年,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深刻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改革开放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邓小平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无论是强调讲政治,还是增强政治意识,主要指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以及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等对于所有政治现象的态度、观点和评价。对领导干部而言,必须突出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实践要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凸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强调政治意识具有特殊的意义。 

 

坚持以大局为重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全局上谋划和推动工作,是我们党的一贯方法,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成功解决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遇到艰难险阻的宝贵经验。大局意识,主要指统筹国际国内局势、党和国家大势的根本性、全局性的视野高度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谋划发展。 

    革命年代,针对革命实际,我们党在不同时期都强调各地要着眼革命大局。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指出,“区或地方执行委员会及各组均须执行及宣传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定政策,不得自定政策”,“中央执行委员会未发表意见时,区或地方执行委员会,均不得单独发表意见”,这是党的历史上大局意识的最初表达。毛泽东说过,“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强调以此为指导的工作方法是,“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邓小平指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执行中央命令,不顾疲劳千里跃进大别山,演绎了一段顾全大局佳话,深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赞许。 

    新时代治国理政任务极其繁重,“强起来”谈何容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制定各方面决策部署,首先要有正确大局观,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要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各方面因素,兼顾各方面利益,协调各方面关系,明确轻重缓急,使各方面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这些论断,浸透着历史智慧,指引着工作方向。 

 

领导核心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核心意识,就是全党上下一心,充分认识并积极拥护核心的作用和地位,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论述,更是被党的历史所验证。1922年党章明确规定,“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这被视作核心意识的早期表达。1935年遵义会议前,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成熟的党中央。遵义会议后逐渐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全党努力下党的革命事业才不断取得胜利。我国革命历史表明了领导核心的重要性。毛泽东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与中央领导集体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仅突出加强党的领导,还高度重视增强全党的核心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核心意识在实践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核心,不仅来自党的历史,而且关乎党的未来。 

 

向党中央看齐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强调增强看齐意识,时刻注意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特别强调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地位,如各地党组织“直接受中央执行委员会之指挥监督”“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等,就是看齐意识的早期表达。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只要我们共产党的队伍是整齐的,步调一致的……那末,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能被我们打倒的。”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指出,“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反对派性,把毛泽东同志树立的优良作风发扬起来”。正因如此,我们才屡克时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迫切需要全党上下齐心协力,全党增强看齐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喊看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只有经常喊看齐,只有各级党组织都经常喊看齐,才能时刻警醒、及时纠偏,使全党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奋进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这需要全党站在历史和现实交会的高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行。 

 

“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人民政协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紧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开拓了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